开利19 XL 机组电机/润滑油制冷剂冷却循环
电机和润滑油由来自冷凝器筒身底部的过冷液态制冷剂冷却(见图3)。由于压缩机运行 保持的压力差,使制冷剂不断流动。制冷剂流过一只隔离阀, 一只过滤器, 一只视镜/湿度指 示器之后,分流至电机冷却和油冷却系统。
到电机的这一路制冷剂经过一只限流孔流进电机。电机冷却管路的支路上还有一只限 流孔和一只电磁阀,电机需要进一步冷却时,电磁阀就会开启。流过限流孔,制冷剂就流到喷 淋嘴上,喷淋整个电机。制冷剂集中到电机室的底部排放回到蒸发器。回气管线上的一只限 流孔使电机室内的压力高于蒸发器/油箱的压力。电机温度由埋在定子绕组内的温度传感器 测取。电机温度高于51℃,就会接通电磁阀,增加电机冷却用制冷剂供液量。如果温度进一步 升高到此设定点以上5.5℃,就会使进气导叶关闭。如果温度高于安全极限,压缩机就会关机。
另一路流入油冷却系统的制冷剂量由一只热力膨胀阀调节 旁通过热力膨胀阀的制冷 剂经一只限流孔始终保持一个最小流量。膨胀阀上的温包感应冷却后进压缩机到轴承的油 温。由膨胀阀调节流进油/制冷剂板式油冷却器的制冷剂量。制冷剂气化离开油冷却器后返 回到蒸发器。
润滑油循环
概要—油泵、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构成一套润滑系统,位于压缩机-电机组件齿轮传动 箱铸件一端。润滑油由油泵泵压进过滤器组件去除杂质,送至油冷却器,冷却到适当的温度, 然后分两路:一部分油流到齿轮和高速轴承;余下的流到电机轴承。油进入齿轮箱下方的油箱 完成润滑循环(图4)。
详论—油位:油箱上有二只视镜可以观察油位。压缩机关机时,正常油位在上视镜的中 间和下面视镜的顶部之间。机组运行过程中至少有一只视镜可以看到油位。
油压释放阀使油泵出油系统内的压差保持在103到172kPa。油泵排油到油过滤器。该过 滤器可用截止阀截止,在更换过滤器时,不必使系统中的油全部放掉。油经过管路到达油冷 却器,制冷剂使油温降到43到49℃之间。
油离开油冷却器,经过油压传感器和膨胀阀温包,然后分开。 一部分油流到止推轴承和 齿轮喷嘴,余下的油润滑电机轴承和后小齿轮轴承。在油离开止推轴承时测量轴承腔中的油 温作为轴承温度。然后把油排放到压缩机底座的油箱里。机组集总控制PIC 测量油箱中的油 温,并使关机时油温保持在一定温度。
机组启动过程中,在压缩机开机之前,机组接通油泵,建立压力之后,使轴承有15秒钟的 预润滑。在关机时,油泵会在压缩机关机后继续运转60秒钟,作为关机后润滑。在控制测试 中,油泵还可接通进行测试,检查油压能否建立。
“控制加负载”能减慢导叶开启速度,以减少开机时冷冻油起泡现象。如果导叶开启速度 很快,吸气压力的突然降低会引起冷冻油中的制冷剂闪蒸,产生的油泡沫使油泵不能有效地 运行,油压下跌,造成润滑状况恶劣。如果油压跌至90kPa 压差以下,PIC 使压缩机停机。
润滑油回油系统 回收系统主要回收二个区域的润滑油,使之返回到油箱。主要回收 区域是导叶罩壳,此外还从蒸发器回收。
在机组满负荷运行过程中,制冷剂中夹有油。制冷剂通过导叶被抽入压缩机进行压缩 油往往在此处滴出,落到罩壳底部积累起来。利用排气压力使引射器将罩壳中的油抽回进油 箱。另外还从蒸发器制冷剂液位上部将油回收到导叶罩壳后,由引射装置回收入油箱。
在负载较轻的情况下,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没有足够的速度使油回收,而且引射器 也没有足够的压差把导叶罩壳里的油抽回到油箱。回油管路上的二只电磁阀在负载变化时 转换,这样引射器就能直接从蒸发器里抽出油和制冷剂,再把混合液回进油箱。当装在导叶 执行机构上的辅助接触器动作转换时,油回收电磁阀也都动作转换。当导叶开启度超出闭合 位置30°时就会转换。进入油箱及传动箱的制冷剂闪蒸成气体,经压缩机罩壳顶部的油去雾 器将制冷剂排回进压缩机的吸气口,再抽入压缩机。制冷剂中的油由去雾器过滤器清除。